Blog Details

Home女足u17世界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2010年展出的长征五号火箭模型

长征五号基本型与长征五号B渲染图

长五问世

编辑

长征五号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早于1986年在863计划支持下开展前期论证和攻关,2001年2月,长征五号项目初现端倪。2001年5月国防科工委开展预先研究。2000年至2001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及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先后开始立项研制。2002年,为了解决“老长征”火箭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首次提出新一代运载火箭“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的理念,并且据此确定“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发展思路以及“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设计思想。

2006年10月,在20年的可行性研究之后,中国政府批准了由国防科工委和财政部联合立项的长征五号火箭工程[1][6],并预计2014年首飞[7]。不过公开消息则要到2007年中国东北展会期间才由开发商披露。[8]

长征五号由2008年11月成立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设于沿海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西区夏青路199号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天津产业园[注 1]。2009年时,长征五号曾考虑开发载人型号[9]。2012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透露长征五号研制进展顺利[10],关键技术攻关总体上取得重大进展,已进入初样研制攻坚阶段,有望在当年12月转入试样研制阶段[6],计划于2014年首飞[11]。同年11月,长征五号已进入大型地面验证最后阶段[12],预计2014年年底左右实现“长征五号”首飞[13]。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长征五号合练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完成合练[14]。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历十年磨一箭,长征五号于海南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15]

遥二失利

编辑

2017年7月2日19时,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从文昌1号工位起飞,起飞后174秒助推器燃尽并抛离,指挥大厅直播画面显示其将会坠入东沙群岛与瓦拉格市之间的海域,整流罩于起飞后286秒抛离,至此飞行一切正常。

起飞后346秒,芯一级的一台YF-77发动机液氧泵发生损毁,这一幕被一台安装于芯二级(上面级)三四助推方向的摄像机捕捉到,全箭姿态仅靠剩余一台YF-77维持。由于发动机失效,芯一级直到起飞后572秒才与芯二级分离,而正常情况下应为475秒,因此使得轨道高度过低,到624秒时,网络直播画面左下角出现橙黄色的光亮,且随着时间推移,亮度,范围不断加大,表示星箭组合体已经开始再入大气层,最终于708秒时画面卡死,显示进入黑障而通讯中断。[16]不久后,CCTV13报道了发射失败的消息。[17]

故障归零

编辑

由于芯一级坠入马里亚纳海沟,故障难以定位,官方表示“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一分机涡轮排气装置在复杂热力环境下,局部结构发生异常”。[18]最终第一次“归零”在次年4月才完成,其中进行了200余项技术改进[19],以及13次长程试车,准备在2018年年底进行复飞。[20]

2018年11月30日,在火箭总装即将完成之时,与遥三上安装的同一批次的YF-77发动机在北京云岗进行试车时再度发生故障,根据遥三成功后官方透露的情况,这一次参数与遥二发动机失效前的相似,没有找出原因的情况下,归零进入第二轮,这一次相关专家认为应当发动机的结构进行强化,确保发动机在火箭高温、强振动等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发动机在很快通过了两次试车,新的发射时间也被定于2019年年底。

2019年4月4日,当用于遥三火箭的YF77进行最后一次试车时一位设计团队的员工发现发动机存在异常震动,发动机在拆解后发现液氧泵存在细微裂纹,相同的故障不久后也在同批次其他发动机的试车中发现,这一次故障也被长征五号火箭副总师王维彬评价为“击中要害”,但问题的解决仍困难重重,设计团队有多种各有利弊的设计方案,加强结构的改进幅度难以量化;绕过单一故障点也需要全系统的改动;最终团队认为最现实的方案是对发动机进行“小改”最终通过结构设计优化的方式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以及性能。[21]

第三次归零的发动机试车考核于同年7月31日展开,这一次发动机没有再出现故障,试车获得成功,遥三的发射准备工作随即展开。[22]

遥三复飞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首飞

编辑

2019年10月22日,由远望21号、22号船组成的火箭运输船队从天津港启航并于27日抵达文昌清澜港。[23]随后由公路运输至文昌发射场,在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准备工作后于12月21日上午8时离开垂直测试厂房,当日10时抵达发射区。同月27日,海南省公安厅对文昌市部分路段进行交通管制 ,发射前3小时开始对外来车辆逐步采取限制。[24]此次发射央视新闻在中国大陆几家网络直播平台上对此次发射进行了直播,无电视台直播,也有一些中国大陆网民将央视的直播画面转播至YouTube上。[25]此次发射搭载着东方红五号平台实践20号(亦为遥二所搭载的实践18号补发),由于此首飞星搭载着包括电推进、10Gbps激光通信,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等尖端技术,[26]保密性较强,网络直播的发射场信号直至起飞前1分钟才开始。

27日20时45分,火箭点火升空,174秒后助推器分离,195秒后抛整流罩,由于“归零”后的YF-77为了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导致推力少量下降,一二级分离由遥一的475秒延长到了495秒,T+774秒,二级一次关机,此时星箭组合体位于菲律宾海,关岛以西的海域上空,2200秒后,星箭分离,实践20号进入超同步转移轨道。[27]次年1月6日,发射任务搭载的实践20号完成定点,在轨验证工作开始。[28]

此次发射也是2019年全世界最后一次发射任务。[29]

遥四 天问一号火星绕落巡任务

编辑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第一次应用性发射即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此次任务也是中国大陆自东方红一号发射以来的第一次行星际飞行任务,用于此次任务的YF-77发动机于2020年1月19日完成100秒校准试车[30],而探测器则于同年4月24日,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星箭组合体于7月17日转运至文昌发射场101工位,在对箭体完成检查之后开始低温燃料加注[31]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携中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383秒后,星箭组合体离开大气层,整流罩被抛离,一级关机时间与遥三相同,T+708秒,二级一次关机,滑行952秒后二级二次点火,开始火星转移变轨,飞行2086秒后,二级二次关机,在调整姿态后进行器箭分离,此时天问一号高度已经达到470km,2530秒后太阳翼展开成功。[32][33],这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是第一次行星际飞行任务。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34]。北京时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成为第二个完全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35]。

遥五 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编辑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四次分离。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后续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于2020年12月1日完成了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的软着陆,按计划开展了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并于12月17日携带收集到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并在四子王旗着陆场成功着陆[36]。

空间站任务

编辑

更多信息:天宫空间站

不同于先前的天宫系列飞船,空间站组件更重,原先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无法满足运力需求,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状态直接关系到空间站可否进行建设,2017年的长五遥二失利就使得原定于2018年开始的空间站建设任务被推迟接近3年之久[37]。

与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任务相似,空间站的建设完全依赖专为近地轨道任务设计的新款长五,即“长征五号B型”,该型号相较于用于高轨任务的标准型长征五号,该版本的运载火箭去掉了第二级火箭,原级间段(包括发动机与液氧贮箱部分)、二级液氢贮箱所占用的空间均被整流罩内的有效载荷空间所取代。

该任务的第一个组件,即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2月春节期间抵达文昌,相应的运载火箭也于同月22日抵达发射场,在进行相应的组装、测试等必要的准备工作后于4月29日上午11时23分成功发射入轨[38][39]。空间站的首个乘组于2021年6月17日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并对接进入空间站[40][41]。天宫空间站的其余组件也将于2022~2023年期间陆续利用长五B发射升空。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历史_2018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 mcry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